健身房狂倒,器材卻能一年賣到2,700億!疫情下的「宅」家運動商機有多大?
產業新聞
日期 : 2021-02-26
對健身產業而言,這是最壞的時代,也是最好的時代。席捲全球的新冠狀病毒(COVID-19,俗稱武漢肺炎)疫情,摧毀了健身房與體育館,但也因此掀起「在家運動」的趨勢與風潮。 按照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先前估計,健身器材市場2019年為115億美元,將以每年4.1%的速率穩步增長,在2027年達到152億美元。而健身風氣尚未普及的亞洲,則預計將以7.6%的年增率穩居全球成長引擎。
健身器材主要分為供應健身房的商用領域,以及銷售給一般民眾的家用領域,報告中以健身房為主的商用領域,預估會是未來幾年內產業成長的動能核心。
防疫期間不上健身房,運動成為「在家做的事」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體育館與健身中心淪為染疫的高風險區域,導致民眾退避三舍,美國傳統健身房如金牌健身中心、24小時健身等都相繼申請破產。 疫情重創健身產業的同時,也開創出另一番商機。
研究機構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報告顯示,家用健身器材市場今年預計將達到95億美元(約台幣2,700億元),年增率逾40%;Adobe也估計由於家庭健身風潮的推動,健身器材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55%,這個增幅幾乎是傳統健身市場10倍。
Peloton Bike_(來源Peloton)_2_RGB.jpg 美國持續蔓延的疫情,讓民眾紛紛選擇在家運動,導致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高漲。 Peloton官網 延伸閱讀:Under Armour掰了!瑜珈服飾品牌異軍突起,憑這4策略擠進北美前三大 各家研究機構給出的數字雖不盡相同,但都指著同一件事:家中客廳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健身房,這個趨勢從任天堂《健身環大冒險》防疫期間賣到斷貨,或許也可見一斑。 實際上,氣候溫暖的春夏兩季是健身器材的銷售淡季,銷售額的猛增印證了在家運動的潮流,這樣的趨勢同樣反應在一些健身器材廠商的表現上。
Nautilus:3月營收暴增9倍 健身器材巨頭Nautilus也在疫情下充分把握趨勢,繳出亮眼的營收成果,今年第一季營收較去年成長11%達9,370萬美元,超越華爾街的期待。
事實上若只比較3月份的成績,更是較去年同期成長9倍。 從3月美國爆發疫情至今,Nautilus的股價已經翻了7倍左右,從不到2美元的價格來到超過11美元 ,足以顯示在疫情下的驚人成長。
而在疫情下的成功,則歸功於Nautilus精準察覺家用健身趨勢的眼光,以及「電商與路邊取貨」服務的優勢,才避免了實體門市關閉的衝擊,在3月最後幾週把握住激增的家用健身器材需求。
Nautilus還利用去年推出的健身App JRNY,及時發現民眾在家運動的需求持續增長,得以洞悉市場動向。 在以健身房為中心的商用市場持續低迷的此刻,Nautilus更透露計畫出售2015年收購的商用健身器材業務Octane Fitness,全心專注於家用健身器材市場。
Peloton:營收、訂戶雙雙大增 健身器材新創Peloton營利模式是以銷售飛輪、跑步機,以及健身課程訂閱為主。疫情在美國爆發初期,Peloton便當機立斷宣佈,30天的免費試用擴大為90天,吸引新用戶加入。
Peloton執行長約翰.佛雷(John Foley)表示,過去他們估計只有約10萬人試用服務,然而疫情期間試用他們服務的人數高達120萬人。儘管能否在後續順利轉化為付費用戶目前還是未知數,「我認為人們不會急著回到擁擠的健身房,尤其是體驗過Peloton服務的人。」佛雷說。 Peloton 5月發布的財報中,營收成長66%突破華爾街預期,訂戶也相較上一季成長60萬人,這樣的好成績也反應在股價上,疫情爆發至今Peloton股價成長逾200%。
奠定這樣結果的,也包括Peloton將產品製造據點設在台灣而非中國的作法,從而避免廠房因疫情停擺。去年11月,Peloton為進一步掌握供應鏈,宣佈以4,740萬美元收購台灣自行車製造商期美科技。
佛雷表示,「他們(台灣)在防疫上做得很好,非常成功地防堵了新冠病毒,我們的工廠才得以繼續運轉。」 Mirror:獲得瑜伽服品牌Lululemon重金收購 mirror 健身鏡品牌Mirror近期被瑜伽服大廠Lululemon以5億美元收購。
Mirror 稍早美國健身器材界鎂光燈下的焦點,莫過於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宣佈收購健身鏡新創Mirror。
Mirror銷售一面約1,500美元的健身鏡,以及後續每月39美元的訂閱課程,這間才剛起步的新創,同樣是受惠居家健身紅利的一員,雖未透露具體數字,執行長布萊.普特南(Brynn Putnam)說,美國疫情大爆發後的幾週內,公司銷售額翻倍成長。
或許是看準Mirror在居家健身浪潮中的優勢位置,Lululemon不惜砸5億美元將其納入麾下,希望藉此獲得進入家用健身器材市場的入場券。 Lululemon執行長凱爾文.麥克唐納(Calvin McDonald)表示,收購Mirror賦予公司進一步成長的可能性。
Lululemon非常看好Mirror後疫情時代的發展,推估其2020年營收將突破1億美元,並且明年即可損益兩平。
岱宇:連續三個月營收創記錄 而台灣的健身器材大廠岱宇,也已經連續三個月營收創下新紀錄,6月營收突破9億元,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99%,而營收屢創新高的主因,同樣歸功於疫情下家用健身器材需求崛起,旗下SOLE、XTERRA及SPIRIT等品牌銷售大漲。
今年初,岱宇宣佈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,收購北美最大健身電商SOLE。
岱宇原先是SOLE的代理商,兩者有著長達18年的合作關係,是長期的商業夥伴。
岱宇為轉型自有品牌出資併購SOLE,這次疫情下也因此搶得歐美市場的防疫商機。
岱宇透露併購完成後,SOLE能夠充分發揮生產研發、物流運輸及行銷宣傳等集團資源,獲得大量歐美訂單,今年6月其認列營收為4.99億元,達當月整體營收的55%之多。
疫情顛覆了全球社會消費行為,過去上健身房鍛鍊肌肉的習慣養成才逾十幾年,如今,結合電子教練的居家健身在疫情中趁勢而起,以訂閱服務方式在家做瑜珈或做重訓,在競爭激烈的健身器材產業裡,或許將是未來少數芳草茂盛之地。
原文連結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58740/home-fitness-coronavirus
健身器材主要分為供應健身房的商用領域,以及銷售給一般民眾的家用領域,報告中以健身房為主的商用領域,預估會是未來幾年內產業成長的動能核心。
防疫期間不上健身房,運動成為「在家做的事」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體育館與健身中心淪為染疫的高風險區域,導致民眾退避三舍,美國傳統健身房如金牌健身中心、24小時健身等都相繼申請破產。 疫情重創健身產業的同時,也開創出另一番商機。
研究機構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報告顯示,家用健身器材市場今年預計將達到95億美元(約台幣2,700億元),年增率逾40%;Adobe也估計由於家庭健身風潮的推動,健身器材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55%,這個增幅幾乎是傳統健身市場10倍。
Peloton Bike_(來源Peloton)_2_RGB.jpg 美國持續蔓延的疫情,讓民眾紛紛選擇在家運動,導致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高漲。 Peloton官網 延伸閱讀:Under Armour掰了!瑜珈服飾品牌異軍突起,憑這4策略擠進北美前三大 各家研究機構給出的數字雖不盡相同,但都指著同一件事:家中客廳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健身房,這個趨勢從任天堂《健身環大冒險》防疫期間賣到斷貨,或許也可見一斑。 實際上,氣候溫暖的春夏兩季是健身器材的銷售淡季,銷售額的猛增印證了在家運動的潮流,這樣的趨勢同樣反應在一些健身器材廠商的表現上。
Nautilus:3月營收暴增9倍 健身器材巨頭Nautilus也在疫情下充分把握趨勢,繳出亮眼的營收成果,今年第一季營收較去年成長11%達9,370萬美元,超越華爾街的期待。
事實上若只比較3月份的成績,更是較去年同期成長9倍。 從3月美國爆發疫情至今,Nautilus的股價已經翻了7倍左右,從不到2美元的價格來到超過11美元 ,足以顯示在疫情下的驚人成長。
而在疫情下的成功,則歸功於Nautilus精準察覺家用健身趨勢的眼光,以及「電商與路邊取貨」服務的優勢,才避免了實體門市關閉的衝擊,在3月最後幾週把握住激增的家用健身器材需求。
Nautilus還利用去年推出的健身App JRNY,及時發現民眾在家運動的需求持續增長,得以洞悉市場動向。 在以健身房為中心的商用市場持續低迷的此刻,Nautilus更透露計畫出售2015年收購的商用健身器材業務Octane Fitness,全心專注於家用健身器材市場。
Peloton:營收、訂戶雙雙大增 健身器材新創Peloton營利模式是以銷售飛輪、跑步機,以及健身課程訂閱為主。疫情在美國爆發初期,Peloton便當機立斷宣佈,30天的免費試用擴大為90天,吸引新用戶加入。
Peloton執行長約翰.佛雷(John Foley)表示,過去他們估計只有約10萬人試用服務,然而疫情期間試用他們服務的人數高達120萬人。儘管能否在後續順利轉化為付費用戶目前還是未知數,「我認為人們不會急著回到擁擠的健身房,尤其是體驗過Peloton服務的人。」佛雷說。 Peloton 5月發布的財報中,營收成長66%突破華爾街預期,訂戶也相較上一季成長60萬人,這樣的好成績也反應在股價上,疫情爆發至今Peloton股價成長逾200%。
奠定這樣結果的,也包括Peloton將產品製造據點設在台灣而非中國的作法,從而避免廠房因疫情停擺。去年11月,Peloton為進一步掌握供應鏈,宣佈以4,740萬美元收購台灣自行車製造商期美科技。
佛雷表示,「他們(台灣)在防疫上做得很好,非常成功地防堵了新冠病毒,我們的工廠才得以繼續運轉。」 Mirror:獲得瑜伽服品牌Lululemon重金收購 mirror 健身鏡品牌Mirror近期被瑜伽服大廠Lululemon以5億美元收購。
Mirror 稍早美國健身器材界鎂光燈下的焦點,莫過於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宣佈收購健身鏡新創Mirror。
Mirror銷售一面約1,500美元的健身鏡,以及後續每月39美元的訂閱課程,這間才剛起步的新創,同樣是受惠居家健身紅利的一員,雖未透露具體數字,執行長布萊.普特南(Brynn Putnam)說,美國疫情大爆發後的幾週內,公司銷售額翻倍成長。
或許是看準Mirror在居家健身浪潮中的優勢位置,Lululemon不惜砸5億美元將其納入麾下,希望藉此獲得進入家用健身器材市場的入場券。 Lululemon執行長凱爾文.麥克唐納(Calvin McDonald)表示,收購Mirror賦予公司進一步成長的可能性。
Lululemon非常看好Mirror後疫情時代的發展,推估其2020年營收將突破1億美元,並且明年即可損益兩平。
岱宇:連續三個月營收創記錄 而台灣的健身器材大廠岱宇,也已經連續三個月營收創下新紀錄,6月營收突破9億元,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99%,而營收屢創新高的主因,同樣歸功於疫情下家用健身器材需求崛起,旗下SOLE、XTERRA及SPIRIT等品牌銷售大漲。
今年初,岱宇宣佈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,收購北美最大健身電商SOLE。
岱宇原先是SOLE的代理商,兩者有著長達18年的合作關係,是長期的商業夥伴。
岱宇為轉型自有品牌出資併購SOLE,這次疫情下也因此搶得歐美市場的防疫商機。
岱宇透露併購完成後,SOLE能夠充分發揮生產研發、物流運輸及行銷宣傳等集團資源,獲得大量歐美訂單,今年6月其認列營收為4.99億元,達當月整體營收的55%之多。
疫情顛覆了全球社會消費行為,過去上健身房鍛鍊肌肉的習慣養成才逾十幾年,如今,結合電子教練的居家健身在疫情中趁勢而起,以訂閱服務方式在家做瑜珈或做重訓,在競爭激烈的健身器材產業裡,或許將是未來少數芳草茂盛之地。
原文連結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58740/home-fitness-coronavirus